维修困境凸显,修理工呼吁新能源车企放大格局
近日,新能源汽车的维修难题引发广泛关注,山东兄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刘海公开喊话国内新能源车企放大格局,允许车辆在第三方修理厂维修,以打破当前的维修困局。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车龄增长带来的维修需求也日益增加。但不少车主发现,他们面临着两难选择:官方维修保养服务价格高昂,而选择第三方维修厂有可能面临车辆“脱保”风险。例如,车主林女士的新能源汽车购买不到四年,近期保养时检测出底盘损坏、屏幕导航失灵等问题,仅底盘维修报价就高达6万多元。此前也有媒体报道,一辆特斯拉Model Y车尾碰撞致电池包轻微变形,维修费用近18万元,而同款新车购买价约28万元,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维修成本低很多。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新能源车电子设备造价高,且制造工艺追求一体化铸造,碰撞后难以局部维修,只能整体更换;另一方面,车企在维修定价上拥有较大话语权,存在“只换不修”的情况。
当车主寻求第三方维修时,又遭遇维修权之争。贾先生就遇到这样的困扰,他购买的新能源汽车保养时,询问能否找第三方修理厂,得到的答复是可能影响车辆质保。山东兄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虽技术过硬,能提供芯片级维修,但因担心触碰电池数据、涉及法律风险或安全风险,不敢承接一些新能源汽车维修项目。2024年上海两位修车师傅因“解锁”新能源车电池包被判刑,更是让第三方维修厂顾虑重重。
刘海建议新能源车企开放维修技术,允许第三方维修,认为这样才能维持市场良性运转,促进行业发展。此呼吁得到众多车主支持,他们表示,车企不应只追求利润,而应重视消费者权益,降低维修成本,提供更多维修选择。
网友们对此事看法不一。有网友表示:“新能源车企吃相太难看,把维修市场垄断,车主只能任人宰割,就该放开让第三方维修,这样价格才能降下来。”也有网友理性分析:“车企限制第三方维修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但也应该找到平衡,比如制定规范的第三方维修标准,既能保障安全,又能让车主有更多选择。”还有网友吐槽:“车企一边喊着要让消费者受益,一边在维修上设置重重障碍,根本没为消费者着想。 ”
新闻来源:海报新闻
权威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