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的环境问题极其严重,尤其是在首都达卡,污染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根据2025年的数据,孟加拉国的总人口已达到22.25亿,而其国土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公里,意味着每平方公里有1100人,人口密度居全球之最。如此庞大的居民聚集在有限的土地上,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导致垃圾堆积、污水横流以及空气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空气污染,已成为孟加拉国的致命挑战之一。全国年均PM2.5浓度高达78.0微克/立方米,远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标准15倍,排在全球第二。达卡的空气中弥漫着重金属颗粒和各类化学污染物,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高居不下。2024年的数据显示,空气污染使得全国人均寿命缩短了近7年。比如,像清洁工拉赫曼每天都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工作,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时常感到咳嗽不止,肺部问题也逐渐加重。2023年,达卡的医院数据显示,呼吸道疾病患者占据了门诊量的40%,而其中不少患者是儿童和老年人。
布里甘加河,孟加拉国的生命线,也早已不堪重负。它吸收了上游印度的污染物,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之一。河水中细菌种类超过100种,重金属含量也超标数十倍,工业废水更是让河面上漂浮起五颜六色的泡沫。附近的居民甚至将河水用于洗衣和做饭,常常患上腹泻或皮肤病。布里甘加河的鱼类几乎绝迹,河面上漂浮着大量的塑料瓶、破布以及化工废料,河流几乎成了一个流动的垃圾场。
展开剩余77%截至2025年,达卡2000万人口中只有150座可用公厕,意味着每13万人就需要共享一个公厕。相比之下,农村的厕所问题更加严峻,约60%的女性因缺乏厕所只能选择露天排便。每年,20%的女童因无法解决厕所问题,导致缺课超过30天,而生理期的卫生问题让这种现象更加严重。达卡的塑料垃圾问题也不容忽视,每天产生2400吨塑料垃圾,但只有40%得到处理,剩余的垃圾堆积在街头、阻塞下水道或最终流入河流。2024年,达卡的垃圾填埋场已超负荷运作,垃圾堆积如山,成了“塑料岭”,导致老鼠和苍蝇大量滋生,传播疾病的风险大幅增加。曾有一次火灾,填埋场的浓烟笼罩了半个城市,消防员经过三天才扑灭火势。
由于人口激增,达卡面临着巨大的城市化压力。2023年,达卡的城市化率达到了35%,然而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让城市发展变得极为艰难。尽管政府启动了“城市清洁形象计划”,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但由于公厕翻新工作停滞不前,民众的抱怨声四起。此外,纺织业和农业这两大支柱产业虽然为经济贡献巨大,却也加剧了环境污染。纺织厂的废水直接排入布里甘加河,农业化肥也随着水流进入河流,进一步恶化了水质。根据2024年世界银行的报告,孟加拉国的环境治理需要每年投入至少GDP的8%以上,但实际投入仅为2%,资金缺口十分庞大。
社会的不平等状况使得环境问题更加严重。贫民窟的居民,如清洁工拉赫曼,他们的住所往往位于垃圾堆旁,喝着脏水,吸着毒气,健康每况愈下。达卡贫民窟的儿童腹泻发病率是市中心的五倍,死亡率则高出三倍。由于厕所严重短缺,女性的尊严也无法得到保障,而缺课问题让女童的教育更加落后,贫困的循环难以打破。202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指出,孟加拉国因环境压力而导致的人类发展指数损失高达19%,远远高于南亚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2024年初,孟加拉国政府启动了一项环境治理计划,承诺增加公厕数量、清理布里甘加河、推广垃圾分类等措施。该计划得到了国际援助的支持,世界银行提供了5000万美元贷款,用于建设垃圾处理站。然而,实际进展却非常缓慢。布里甘加河的清理工作因设备老化而停工,而公厕数量虽然增至150座,但依旧远远不足。垃圾分类的宣传单被风吹得到处都是,居民却没有响应。拉赫曼曾听说过这些计划,但他从未见过街道上的环境得到改善。
2024年8月,达卡爆发了大规模的骚乱,原因是贫困和环境问题引发的民怨。抗议者堵塞街道,焚烧垃圾堆,浓烟弥漫,骚乱持续了三天,造成了数十人死亡,数百人受伤。骚乱之后,政府承诺进行改革,增加垃圾处理站,但到2025年,垃圾堆依旧堆积如山,布里甘加河的水质依然污浊。
此外,由中国投资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也于2024年启动,计划于2025年10月投入运营,每天处理3000吨垃圾,产生42.5兆瓦的电力。然而,由于土地移交延误,项目进展迟缓。虽然联合国提供了资金,建造了10座垃圾处理站,但面对每天47000吨的城市垃圾,这些设施仍然显得杯水车薪。布里甘加河的清理工作也在2025年5月重新启动,但仅清理了100吨垃圾,由于资金短缺,工作再次陷入停顿。
人口压力、贫困恶性循环以及治理滞后的问题,深深把孟加拉国拖入了泥潭。
发布于:天津市权威股票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